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字正腔圆”的审美观点 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字正腔圆”的审美观,“字正腔圆”也成为了评价音乐作品的主要准则。“字正”指的是在音乐表达过程中要对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借助音乐素养、生活经验,体会音乐的深层含义。“字正”作为评价音乐作品的标准,同时也是最低准则,表演者只有在演唱过程中满足了这个标准,才能赢得观众掌声。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则主要体现在“腔圆”上,在保障清楚表达的基础上提高表演的流畅性和观赏性,整个曲调的表演要圆润透彻。只有同时满足这俩个准则,声乐作品中的形象才会感人,声乐表演才能更具吸引力,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关注音色的进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于音色,在我国的声乐进展历程中,音色的进展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因此声乐表演者也重视音色质量。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还十分重视情感表达,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感情,注重细节处理,才能取得成功。 (三)“润腔”要有创新性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润腔”也是关键元素,它是声乐表演过程中获得内心满足感和高度认同感的关键。同时,“润腔”对于声乐表演中的细节刻画也起重要作用,很多声乐作品之所以受到好评,细节刻画是原因之一。我国传统的声乐文化要求在“润腔”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新,从而丰富声乐作品的内核,让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等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我们想要认识一个民族、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就必须了解它的音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及内涵。了解音乐历史,很多遗留已久的文化困惑也许会迎刃而解。 (二)有利于声乐教学的多样化进展 尽管我国的声乐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进展趋势,但就整体水平而言还很不完美,这在低年级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小学初中课堂声乐教学中,声乐只是单纯地满足教学计划,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没有认识到声乐对学生长远进展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声乐素养普遍不高。只有进入高校学习阶段,一些声乐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才会得到加强。但是,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声乐课堂也存在较大缺陷,声乐课堂长期照搬西方教学模式,内容也多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教学方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