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运用 实验室是老师、学生和科研人员进行教学和科学讨论的重要场地,高校实验室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工作质量。运用智能管理系统开展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既是高校教学科研事业进展需要,也是满足实验室优化需求的必定之举。纵观现阶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依旧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高等教育改革愈发关注对人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育,新的教育背景下,各高校将教学改革重点放到个性化教育、讨论性学习方面。为了更好地满足素养教育需求,各种创新科技活动、创新项目层出不穷,实验室资源明显不足。不少学生反映:想去学校实验室做个实验,要向课任老师申请,还要向实验室老师申请。即便申请上了,有时也要排好久的队,还不一定轮上自己。与此同时,这些个性化教育、讨论性学习涉及的实验项目、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人员等因素较为复杂,假如采纳传统人工统计模式,那么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及时准确对实验结果、实验项目、实验数据进行合理评价,遑论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低下。因此,传统实验室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进展需要。在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之下,高校科研项目资金逐年增加,各大型实验设备被引入实验室,这对实现智能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实验室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当加强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努力增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 二、智能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实验室管理模块 智能管理系统运用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第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实验室信息化系统的统一管理,高校应当建立全校实验室信息的统一化管理数据库,以实现全校实验资源的共享。各实验室可以通过“教学场地编号”和信息字段随时随地查询实验室现有资源,统计管理同样可以借助这两种形式进行快捷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采纳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线 360 度实景观看实验室。这样即便是足不出户,管理人员同样可以随时了解各实验室使用情况,以便实时进行管理。这种信息化系统的统一智能管理不仅为全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实验室建设计划提供了有效信息,可谓一举两得。 (二)实验队伍管理模块 实验队伍管理应当分别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实验老师基本信息管理智能系统同样可以采纳全部信息字段统计老师基本情况,例如,老师队伍职称结构、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