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构建措施论述 目前广阔老师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关怀国家和民族命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甘于奉献,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老师育人意识淡薄,职业理想弱化,师表形象欠佳,功利思想浓厚,学术道德下滑等问题,严重制约学校进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提高老师整体素养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在动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师德建设重在老师自身。只有具备崇高的师德,老师才会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具有了主观上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潜心探究教学方法,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双师素养,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一)忠于教育铸师魂,奉献精神代代传在思想上,老师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目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能做到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用真诚的心灵去拥抱每一位学生,是对当代老师的极大挑战和考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老师的人生写照;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生命诠释人生价值是老师毕生追求的目标。教育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路,奉献的路,寂寞的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与意志,就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升华崇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二)勤学苦练强业务,真抓实干争双师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以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培育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大力推动老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即提升老师的“双师素养”。师道尚勤,老师要勤学、勤思、勤省,努力钻研业务,探讨科学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铁先要自身硬”,老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知识,能够将所拥有的知识融汇贯穿,自成体系。高职院校特有的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对老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外派企业挂职锻炼机会,或者自己制造条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熟悉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将鲜活的一手材料带回课堂,使自己成为能文能武,教有水平,行有示范,令学生仰慕的德高技超的老师。 (三)欲要教人先正己,终身学习做楷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工作的“表率性”和学生特有的“亲师性”,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老师的品行和情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