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礼仪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 部分大学生存在礼仪修养缺失,如不注意个人仪容仪表仪态、沟通中不够有礼貌、用语粗俗,与同学相处不融洽,争吵、打架;与老师沟通,缺乏应有的尊重等等。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多方面,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偏差,还有大学生对自身内在礼仪修养的要求不够。 二、从新生起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学生从高中完成向大学转变的重要时期,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相应地开展了专业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但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并未将礼仪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笔者认为,基于以下三点原因,高校应将礼仪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大学是学生从依赖到独立的关键成长期 随着心智的不断健全成熟和年龄的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性格、情感、意志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和进展。性格更加细腻,情感更加丰富,也更渴求精神和情感层面的沟通。融入陌生又新奇的集体生活后,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获得友谊和情感的满足。 2.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和必要途径 能否与周围的同学、师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丰富的社交活动,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生活的游离状态。每天看似过着“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宿舍—食堂—教学”三点一线的规律生活,实际上处于一种孤立、封闭、没有明确目标的“混日子”的状态。他们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生活的突破和创新。渴望被了解,渴望交友也渴望情感,但缺乏对友谊和友情的正确认识,人际社交方面知识和技巧十分匮乏。不懂得表达,也不主动去了解他人,很难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越早让大学生们掌握人际交往的礼仪,对成长就越有利。 3.优秀的个人礼仪是个人素养和修养的重要体现 做过辅导员的老师们应该对宿舍矛盾、学生干部竞选失败导致同学关系紧张等现象颇为熟悉,相当一部分同学之间存在人际交往及个人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处理好了,学生会学会适应环境、包容他人,反之,会导致“大学梦”还没有开始便淹没在自己的世界里。而礼仪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法律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学习礼仪,能提升个人修养,尊重他人,更好适应大学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礼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