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旅游类专业。本文所指的旅游类专业包含高等院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旅游英语、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旅游类专业的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是旅游类专业人才培育中不可忽略的环节,在教学体系中要增大实践教学的内容。 (二)实践教学基地。所谓实践教学基地,是指针对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仿真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旅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就其内涵来说,是指学校围绕旅游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的系统技能训练场所;就其外延来说,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大类。旅游类专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是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重要基地。 二、高校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设备不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看,目前公办高校的经费使用由政府财政统筹安排,高校如有建设需求,需要很长一个周期才能实现;民办高校则只能依靠自身财力进行基地建设。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缺口较大,致使高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条件普遍较差,实践教学设备数量、质量和种类严重滞后。例如,已建有的模拟客房、模拟餐厅等实训室设施设备多较为陈旧,落后于社会行业法律规范。专业实践教学设施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技能训练和情景模拟实训,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又如,科技含量高的旅游信息系统等实训室的建设几乎空白,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资源模拟规划系统等必要的旅游实践教学软件,对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价格昂贵,加上观念上不重视,在建设上一直被忽视。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不到位,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其一,有一部分高校出于专业宣传或专业评估的需要,仅仅是在相关企业挂个牌子或签个合约,企业根本不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顶岗实习只是纸上谈兵;其二,由于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实践教学需求增大,一些高校往往降低对合作企业的选择标准,主要的实践教学合作企业也仅仅局限于酒店和旅行社层面,范围狭窄。由于实践教学单位的实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差别很大;其三,企业经营的变动性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