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国内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育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全面型人才,要求这些人才不但有优秀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有远大的目光和必要的艺术修养.本文主要以此为出发点,从高校和学生两个角度深化分析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帮助高校教育者客观认识这一课程在培育优秀大学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美术;通识教育;重要性 高校美术通识教育主要是针对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的公共美术知识类教育课程,这一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并且包含的方向有很多个,其中重点包括美术史类方向,比如书法史、美术史、设计史等,美术评论与观察类方向,比如现代美术人物及作品评论、世界现代美术观察、书画艺术作品投资等,以及美术技法实践和创作体验类方向,比如中外绘画、中国书法、手工创作等.每一种教育方向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且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方向也有差异.无论针对哪种专业的学生选择何种教育方向,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情操与人文修养,进而促进其全面综合进展.美术是一门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因为生活中每个细节都存在不同美感,这种美感都可以从艺术的眼光捕捉并升华,进而形成与美术课程相关的艺术修养.在高校实施美术通识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感,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其从美的体验中感悟生活的美好,从精神层面获得愉悦与满足.整体而言,在高校实施美术通识教育具有很强的重要性,从不同角色来看,具体可以体现在高校和学生两个方面. 1 对于高校而言 1.1 美术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校培育具有优秀人格的大学生 高校培育大学生的根本目标是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进而进入社会后成为全面型高素养人才,因此,在培育大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资源,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艺术修养及人文精神的开发.早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就曾提出过以美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即通过美育教育培育出德、智、体、美共同协调进展的健康人才,使其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又具有健全的人格基础.通过美术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高校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类文化精髓的认识与理解,并从艺术中体会不同文化的魅力,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美术通识教育的本质同时涉及到受教育者的情操、人格及道德等方面,利用这一教育模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优秀人格的培育,并合理协调个人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