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改思考 一、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弊端 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培育的目标 现代的高校中依旧保持着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在教授课程时没有依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一刀切,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这导致的后果是有的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有的则不然,使教学结果得不到真是的体现,这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此外,学校在设立舞蹈专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就业问题,仅仅是停留在学校多设立课程教学课程上,这样就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学生在步入社会时不仅受到专业的限制,还受现代企业的招聘的标准的影响,使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就业。 2、教学课程设置的缺乏科学性 教学课程是教学的骨架,合理的设置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就目前的课程安排来看,大部分高校在培育学生时更多的是注重专业实践方面,在专业理论上却十分的欠缺,众所周知,舞蹈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系统的专业理论,专业理论是对前辈们心血的整合,只有学习好理论知识才能在专业实践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舞蹈专业的特别性,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文化课很差,而学校有过分的重视了专业的进展,从而忽略了学生文化课的培育,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3、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创新精神 由于我国舞蹈教育起步较晚,且舞蹈又是专业性极强的教育领域,所以在教学方面需要的是具备专业知识丰富的老师,但在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匿乏,现在的舞蹈老师很多是从歌舞团调来的,这些老师的整体素养不高且年龄偏大,对于舞蹈行业的进展不能准确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精神,且多以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变得非常的死板,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以学生为本,仅仅是将自己所学一股脑灌输给学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听从老师的教导,缺乏了自我的思考,对学习的态度也仅是以学会为目的对于如何学好和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却缺乏反思。 4、对于舞蹈教学的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在高校舞蹈专业的评价机制上还是以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评价,其主要的标准是以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程度来评判教学成果的成败,从一方面来看这种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这种评价标准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学习后的成果,对那些自身基础较好的学生反映不出其在学习后舞蹈技能是否更上一层楼,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是否在学习之后有了进步,这些都不能如实的反映出来;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