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论文 一、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评价的内涵 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评价内涵指的是各个高等学校依据既定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上对各个部门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分析。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评价的主体是指由谁执行审计的问题,可以有独立的具有法定资格的审计机构和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两种审计机构。高等学校的绩效审计客体是高等学校的各个部门、资金、项目以及相关政策等。高等学校的绩效审计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高等学校良好健康的进展。结合以上这些我们可以将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评价定义为:国家指定的审计机关或者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其自身进展管理的需要,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人们在这一领域的共同认知标准,对高等学校所属的专业学院、高校内部的各个行政管理机构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独立的一系列的考量、评价、分析和考察,以确保高等学校能够对学校自身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得到最优化管理,明确高等学校各个行政职能部门及广阔教职员工的经济责任,最后做出审计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经济效益的一种监督管理活动。 二、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评价的现状 1、各高等学校在经费使用效益低下。在购置资产方面,缺乏统一规划,重复购买,设备利用率低,有一些资产长期闲置,最终损坏,报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是没有长远规划,有些设计不合理,往往会出现建了拆,拆了再建的情况;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法律规范,盲目的贷款,导致利息费用增加,从而使财政困难。 2、绩效审计大多保持在事后审计上,很少在经济活动开始时就参加进来,也没有在经济活动事中进行控制,忽视了对管理和效益的审计;不能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实行应有的防范措施;资金使用的过程得不到有效监管,只能在事后发表评论,对于过程中的资金浪费不能有效制止,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依据。 3、缺少法律规范的审计程序。系统的理论指导审计程序不足,自发状态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实践中带有盲目性,审计结果难以客观,因此缺乏约束力,甚至完全是走形式,影响绩效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4、缺乏系统的审计评价标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由于在高等学校中被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每个审计涉及的数据、环节、事项、范围很广,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自身的特别性,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也还没有制定权威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