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讨论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门集应用性、专业性以及操作性为一体的专业,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力的培育。虽然高职院校一直都在积极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实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培育与提升的重要途径,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进展方向。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当前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实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培育与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培育方案实践技能培育目标不明确。在制订专业教学培育方案时,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而对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专业的毕业生,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育目标中实务技能目标并没有凸显出来。模糊的定位导致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培育出来的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二)老师知识结构与实践性教学要求相分离。目前大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老师直接毕业于高校,他们虽然拥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但从教后没有在企业得到过锻炼,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使得专业老师无暇顾及除教学科研之外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再加上缺少切实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导致这些老师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动力也不足。种种原因导致现有的人力资源专业教学团队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技能的指导,教学效果不佳。(三)课堂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由于高等教育对象的扩招,面对庞大的教学对象,新兴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受到场地、设备、师资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大部分高校老师仍然以传统灌输式的课堂讲授为主,以老师为中心,知识基本是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上课时老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沟通,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融合,学习效果不理想。(四)实践教学场地建设不足。人力资源专业的实践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内专业实验室,另外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从目前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的实践教学来看,无论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