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探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整合及“四模块’’实践模式,探寻人才培育比较优势。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实践教学作者简介: 目前,我国制造业进展迅速,彩电、洗衣机、空调器、集装箱等一百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是汽车和手机等行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它还消耗全世界约 1/4 的钢铁、一半的水泥和 1/3的石油。中国似乎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工厂”。 中国虽是制造大国,但还远远不是制造强国。中国产量虽大,但品种少,技术含量低,其含金量远不及“美国制造”、“日本制造”。目前世界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进行战略转移,而且它们大都具有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而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素养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进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据央视 2024 年 8 月 5 日报道,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缺口达 60 多万人.一些企业开出月薪 6000 多元都找不到会操作数控机床的人才,好钳工比讨论生还难找,年薪 16 万招不到模具技工。 几年前爆发的“技工荒”,现在已升级成企业“慌”——没有高级工,上百万元的高档机器无法正常运转;没有高级工,订单将眼睁睁地流走;没有高级工,企业就会被对手打垮。“技工荒”对高职学生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大专层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具体地表现为以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重技能操作,以提升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高等职业学院现行的教学模式、人才培育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模糊区域,往往与传统本科教育模式趋近,只是简单地将课时缩短.减少理论知识深度,被称为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在人才竞争市场中.必处于非常被动地位。欲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需对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必要改革,凸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文从国际贸易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的整合人手,探寻人才培育比较优势。 一、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主要实行问卷和调研外贸企业的形式。其中发出问卷 100 份,收回 100 份,去掉 4 份不符合要求的共 96 份有效答卷,有效率为 96%。问卷的对象是 2024 级和 2024 级国际贸易专业的高职学生。调查表明:71%的学生对于专业前景看好,所以报了国际贸易专业;66%的学生更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