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课程教改探究 一、改革教学内容 打破按常规的章节排序的教材内容,把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基础、墙体、楼地面、屋顶、楼梯、门窗、建筑节能等主要教学模块。针对每一个教学模块,采纳项目教学法,根据建筑行业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将真实的项目引入教学模块当中,对项目进行构造组成的剖析,模拟构造在施工过程中的步骤,来表达构造各部分的连接和材料的使用。学生了解构造做法后,自己动手自行设计,使学习和真正的工作情境基本保持一致,并通过对学生设计作品的点评,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发现问题,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教学过程本身的实践性和实操性。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开脱离具体运用的、枯燥无味的理论描述和简图描述。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是教材的改革,教材要以职业能力培育为主线,把知识要点与能力目标落实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做到教材内容与现实建筑构造工艺同步,符合新工艺、新型材料进展的需要,符合行业的法律规范和标准。通过分析高职生的生源素养现状以及高职生的教育定位情况,教材内容要紧密与实践相结合,围绕项目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强调知识要点与能力目标的统一。形式上要强调直观,注重项目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做到教学内容与工作情境统一。为了适应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缩短理论课程的时间,加大实践课程教学的力度,利用项目带动教学,达到能力目标的培育。从职业定位和人才培育目标看,以民用建筑为主,内容可分为基础、墙体、楼地面、屋顶、楼梯、门窗、建筑节能等模块,使学生从每个模块教学中掌握建筑构造的理论,了解房屋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要求,根据房屋的功能、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建筑材料及施工技术条件,来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同时还能够熟练识读施工图纸,领悟设计意图,合理地组织和指导施工,满足构造要求。教学内容改革不能忽视不同专业的需要,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人才培育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岗位人才,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培育从事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建设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就业岗位是设计师、绘图员、建设管理人员。 二、改革教学实践 缩短理论课程教学时间,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力度,这就要求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设计作业的设置,即通过增设几种实践环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首先,从教学模块的课件着手。自然条件、安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