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近年来,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着重对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深化分析,并讨论了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艺术类专业,其办学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模式陈旧、课程相对孤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育。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提出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重要的改革方向,因此,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借鉴价值。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关概述 作为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采纳“准就业”及师徒制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就业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参加到社会工作中。一般情况下,经过为期 2 年左右的基础平台训练,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进展情况及社会岗位需求进入到某一领域工作室学习,在小班化的师傅带领模式下,完成理论课程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导师在教学中会通过实际案例教学法及工作室承接的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完成教学目标。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育难以直面社会、直面企业,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另外,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主要采纳的是三段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造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等,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需求。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1.完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基于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需求,可以在教学中实施完全学分制,成立专门的艺术设计工作室。作为工作室制的重要建设内容,艺术设计专业可组织建设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老师,对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职责、要求以及必备的技能进行深化分析,将岗位能力作为主线,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构建与社会岗位相符的课程结构。其次,要开发艺术设计课程模块,推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在专业课程模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身进展的模块,打破传统专业壁垒。另外,可成立专门的艺术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