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原则与运行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展,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一些高职院校开始逐渐重视自身的可持续进展问题。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进展形势,确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制度体系的原则,完善制度运行机制,能够显著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原则;运行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纳入长期规划当中,作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完善必须提到首要位置,这是由我国国情以及高职教育进展的特性所共同决定的。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原则 1.具有中国特色。我国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进展现状,决定了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开展,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或某些发达地区的做法。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进一步完善,更是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综合因素共同影响下完成的教育体制的深度改革。整个制度体系的建设要和国家长远进展战略相一致,与中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状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进展的基础。 2.体现“职教特色”。首先,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向社会输送适应生产和管理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弥补普通高校无法顾及到的人才需求。其次,高职院校还承担了一部分企业培训、科研创新的任务。但高职院校也应当认识到,自身并不需要过于高精尖的教学手段,主要保证的是老师教学的高质量和学生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作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其现代化制度的改革要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再次,高职院校还应注重体现自身独有的特色。职业教育进展的生命力关键在于适应市场需求,保证“出口畅”才能“入口旺”。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部分高职院校出现“跟风”建设的现象,不考虑自身的办学实际,在师资和实训等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上专业,结果造成了大面积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人力和财力浪费严重。其实,在笔者看来,真正高水平的职业院校不一定在于“大”“全”,而在于“精”,在于“特”,正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改革和创新,这才是高职教育特色进展的必由之路。 3.突出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加。将学校的进展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多方引入社会元素来提升学校的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