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优秀征文汇总大全 妇女节就快要到了,今日我给大家带来的是相关方面的范文三八节优秀征文范文汇总大全,下面大家一起跟我来看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知道柴静这个名字,是通过她的节目《看见》 。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李阳家暴事件,李阳的妻子强忍着悲伤诉说着,而柴静就像一个知心朋友静静的倾听,那个表情让我难忘,注视着双眼,眼神中充满疑惑与同情…… 其实她曾在书中多次提到,作为一个记者,希望自己能够抽离出事件本身,客观冷静地向观众展示整个事件。就像她所说的,这个职业,有时候莫名其妙的,跟一个人素不相识,一见之下,众目睽睽,要问人心腹深处的事,有时很有冒犯之感。但是记者也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纠结之间,没人能够做到纯粹。 也曾有人说她做作,10 年前在《双城的创伤》采访中,当地同一班级 5 个小学生连续用服毒的方式自杀,原因不明。柴静采访其中一名自杀女孩的弟弟,他说起死去的姐姐时满脸泪水。采访结束后,柴静蹲下身去帮男孩擦去眼泪,这个镜头被编导范铭编进了片子。 节目播出后,争议与赞誉齐飞,有人因此开始喜爱柴静,也有人因此开始讨厌柴静。不仅如此,这个镜头引发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今日,讨论柴静是不是“表演性主持”,甚至有同行戏称她是“新闻戏剧主义”的代表人物。 该不该擦?这样的争议也曾一度困惑柴静,地震时她忍不住落泪的场景再度被拍进了镜头,当她要求把自己落泪的镜头删掉时,节目编导坚持认为不用删。 她认为,记者的律令不在于擦还是不擦,而在于是否准确,在于真还是假,这个问题就这么简单。真和假,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目的。假如说在做这个动作之前,是为了感动你,那就假了,假如没有目的性,真实做出心中的反应,这没什么不能接受。 虽然感情上极具母性和女人味,但是她也有中性的一面,早期的柴静,在《新闻调查》做过一系列的深度报道。中国音乐学院招生黑幕调查、农民工拖欠工资链条调查、中国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虐猫”事件调查等等。彼时的柴静思维缜密、逻辑清楚、气概凌厉,常常“一剑封喉”,全然没有娇柔之气。 所以,我感觉柴静的知性,是那种成熟的,理性的,睿智、大气的,充满知性的柔和魅力。她感情丰富,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她不同于小女孩似的单纯,也不同于小女人式的狭隘,就是那样淡淡的却能走入你的内心的女人。 柴静的走红,说明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这类女性的稀缺和人们的渴望。当身边越来越多充斥着虚荣,拜金,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