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有关品牌提案的个人探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召开的两会,谈的最多的是保增长,对于品牌这种有点奢侈的概念很少涉及,但是我们依旧要记住,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便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从两会的媒体报道来看,仍有不少关于品牌的提案。这些提案可分为三类一是从行业角度提出的,即人大代表姜明提交的《自主品牌促进法》议案。二是从企业角度提出的,这就是人大代表、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浩的建议:国家负担 50%自有品牌海外推广费,以鼓舞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全球市场。第三是从地方角度提出的,这就是山东省政协委员潘鲁生的一条提案: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品牌。其提案便是因“临沂市郯城县红花乡以生产中国结而闻名全国,中国结都是以农户为单位手工制作的。20XX 年,红花乡的中国结总产值 2200 万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60%以上!” 就这些提案,我认为都非常有见地,也容易落实。 从行业角度讲,20XX 国家工商局,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原则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及各地方出台的相关规定就是对知名品牌的一个有力的保护措施。其价值不仅在于对获得认定的驰名商标提供财政资助,而且可以利用行政手段高效率的打击侵权行为。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商标保护力度够不够的问题而是界定驰名商标的方式是否科学和获得认定的品牌是否经得住市场和消费者考验的问题。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对品牌价值的评估方法的讨论,而这方面,首席执行官品牌讨论院已经开发出一套涵盖品牌“内在价值”和“交易价值”的 cEobrand品牌评价体系。 从企业角度讲,对于国家负担50%自有品牌海外推广费的建议非常好,这可以参考我国出口退税的政策,也就是出口越多,财政支持力度越大。只是应该再增加对自主品牌海外推广的商标保护应该提供更多的经费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支持列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尤其是对文化品牌、原产地品牌这些目前自身无力保护的品牌要加大国家参加的力度,否则品牌打出去了,商标却被其他国家的企业注册了,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现在依旧发生着。 从地方角度讲,就是要加强我们的原产地品牌的保护、开发。中国的很多原产地品牌是具有很高品牌资产价值的,但是大部分处于闲置和被低估境地。试想假如这些原产地品牌不是在中国,而是在美国、日本、德国,将会产生多大的经济价值。其实中国的茶、中药、瓷器包括少林功夫等,其品牌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