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人才是当今社会最有价值的财宝,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作为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承担了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工作技能的双重重任而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率先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工学交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甚至把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企业的第一大管理职能,是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猎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使得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课程,同时,课程也是商科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而没有意识到它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综合了经济、管理、社会、法律等多学科的知识系统。因此,笔者将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此门课程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方法。 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理论讲解,缺乏实践性 很多学校及老师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知识学生要学习的众多专业课中的一门,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很多教材都偏重理论性。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可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掌握一项技能。 (二)老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在社会越来越多的呼吁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缺乏工作经验,便成为教学改革的“硬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也不例外,虽然很多老师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他们拥有很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大多缺乏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不相符,也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工作技能传授给学生们,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三)未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缺乏实习基地 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最佳方式,也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兴趣的最佳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故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四)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影响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期末考核基本以试卷为主,使学生更多的关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