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明星事迹材料 今年 31 岁的共产党员***,现经营着 4380 亩土地,拥有迪尔 9320t 大马力(375)整地机车一台,654 胶轮车一台和一个联户规模家庭农场,他会种地、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是北安垦区闻名的种地能手、十大杰出青年和格球山农场模范职工标兵。 ***是格球山农场原十队的一名普通修理工,1998 年开始组建家庭农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以一个现代农民的气魄和胆识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和人生价值。成为了全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在创业之初阻力非常大。妻子对他组建家庭农场不同意。当时对土地不信任,觉得种地风险很大。一些亲戚、朋友、同事也不理解,千方百计规劝他要谨慎从事,别吃两天包饭就瞎折腾。这些并没有动摇他创办家庭农场的信心和决心。 万事开头难。XX 年,想成立一个家庭农场需要承包一百垧地以上,还需要投入几十万元的资金。由于资金有限他就实行向亲戚朋友借,贷款等方式。把 200 多垧地种上了。然而老天不作美,在麦油收期间,连续 20 多天降雨,眼看着小麦站杆发芽,机车下不了地。大豆收获期间又赶上下雹子。亩产刚刚超过 100 多斤。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次年轻的***却留下了辛酸的泪水。 经济的损失、精神上的压力并没有击垮年轻***,他决心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为了使家庭农场不断壮大,他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信任科学、依靠科学。XX 年他又贷款承包了290 多垧地,同时又购买了一台纽荷兰 110-90 整地机车。准备大干一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获得了大丰收,土地加机车共盈利 8 万余元。全家乐了。他的信心更加十足了。 规模家庭农场的成功,使***更加坚定信心,他一心扑在家庭农场的事业上,使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收入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是他并没有象葛朗台一样做守财奴,而是把赚来的钱绝大多数用在购买农机具和扩大种植面积上,自从扩大规模后在经营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帮助贫困职工进展生产,他每年都需要雇佣许多长工、短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董志平是比较贫困的工人,一无资金买车、二无资金承包土地,致富无门整天愁眉苦脸的。***一直在惦记他,他在纽荷兰机车买回来以后主动去找他,另外给他种 150 亩地,同时种地款全部由他来垫付,董志平听了非常兴奋,当时就感谢再三,并表示一定好好干。当年董志平就收入一万多元,彻底的摆脱贫困。 四年来他积累帮扶贫困职工 16 人,垫付资金和用机车担保奶牛贷款达到 18 万元,从而使贫困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