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容器动火检测、修理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1 前言化工企业的容器动火检测、修理作业不同于其它的焊接作业,大多数容器(塔、釜、罐等设备)所用化工物料都具备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点。据对化工行业中 1055 起死亡、重伤事故的统计分析,容器的化学性爆炸和中毒窒息事故占事故总数的 20.29%;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 41.38%,均占事故类别和死亡人数的首例。容器检测、修理前,若残留可燃性物质和爆炸性混合物处理不彻底,则施焊作业过程当中就会引起燃烧爆炸(在焊割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热量要远远大于引燃大多数可燃物质所需要的热量,氧—乙炔焊割最高温度在 3000~3200℃,电弧温度都在 3000℃以上),极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化工容器动火检测、修理过程当中除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以外,还存在着窒息、中毒、对呼吸系统影响等职业性危害。2 预防事故技术措施2.1 置换处理2.1.1 指动火检测、修理前用惰性气体置换容器内的可燃爆物料,如氯气中含氢气、氢气中含氧气都会增加爆炸的危险性,但假如爆炸性混合物中所含的惰性气体量增加,混合物就不会再爆炸,这是由于惰性气体加入混合物后,使可燃物分子与氧分子隔离,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不燃的“障碍物”。正确的置换方法是用氯气置换出可燃气体,然后再用空气置换出氮气,使容器内含氧量达标(18%~21%)。2.1.2 蒸汽吹扫容器由于盛装物料的不同,长期使用,其内壁尤其是各连接处有大量的污垢,可燃、易燃介质被吸附在容器内表面的积垢上,由于温差和压力的变化,可燃气体会陆续散发出来,而引起动火条件的变化,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用蒸汽吹扫。在蒸汽吹扫过程当中,应避开时间过短,而带来的虽是取样合格,但过一段时间后,残留物会继续蒸发产生可燃蒸汽达到爆炸范围的结果。2.2 通风为了保持容器内有足够的氧气,需将容器的人孔、手孔全部打开,保持自然通风状态或采纳机械通风,但不可用氧气作通风手段。2.3 系统隔离一个容器设备往往有多处通过管道与其它设备相连,但常开的一些阀门易在阀门处沉积杂物工由于腐蚀使阀门不能关严而产生内漏,使原来已经吹扫洁净的容器又有可可燃物。隔离方法一般均采纳盲板将与之连接的进出管路截断,使其与生产的部分完全隔离,需注意:a.盲板应当保持密封性好,严密不漏气;b.盲板应有足够的强度,符合生产工艺条件要求;c.根据物料性质,应满足防腐要求;d.拆卸与容器相连的一段管线。杜绝用关闭阀门代替与生产系统其它设备、管线隔离的做法。有机械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