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自古即为人文荟萃之地。虽然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但每次都能在废墟中迅速崛起。目前,德国已进展成为欧洲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居欧盟的领导地位,它依靠的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因此,德国的教育对我们有很多借鉴之处。9 月上旬,我们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代表团,应德国柏林市教育协会的邀请,重点对德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考察。 德国的基础教育结构 德国基本法给予每个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德国的教育政策鼓舞学生自由进展个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自由选择学校、培训场所和受教育的方式。德国对教育投资额很大,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全免费教育。德国学制颇为复杂,且各州规定不同,主要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和成人教育等部分。 德国的学前教育通常不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经德国汉学家墨柯博士介绍,德国年满 3 岁至 6 岁的儿童可以进入幼儿园就读,但学前教育不属于国民义务教育范围,因此并非强迫性的。幼儿园大多由私人机构(如教会、工商业团体)设立。与我国幼儿园的学制不同的是,德国的幼儿园并不分大、中、小班,不同年龄的儿童混成一班上课,每班至多不超过 20 个人。据我们所知,北京市也对这种学龄前儿童混编班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但理论界对其利弊也有各种争议。 德国实行十二年制的义务教育,年满 6 岁的儿童必须依法上学,中小学普遍采纳半日制(每日上半天课,中午学生回家)。9 月 12 日,我们参观了位于原东柏林的一所小学,对德国的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活动有了鲜活的感性认识。这所小学共有 400 名学生,包括 1—6 年级,每个班20-28 个学生,全校共有 28 个老师和 10 个专门负责教育的人员。由于德国中小学普遍实行半日制,大部分孩子上午放学后就回家了,其余下午家中没人照看的孩子就由学校专门负责教育的人员管理,中午,学校为这些孩子提供一顿午餐。这部分学生家长根据收入状况每月交纳 50-150 欧元的费用。据校长介绍,这所学校刚刚重新装修完毕,在柏林市属于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但据我们观察,与北京市的大部分学校相比,学校硬件设施并不豪华,操场面积很小,地面裸露,不太平整。学校图书馆大约只有 12 平方米,书架上稀稀落落摆着一些书。计算机也显得相对陈旧。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办公室,学校惟一的会议室同时也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