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一声妈妈今日动地 2025 年末, 一场高烧引发的药物过敏,导致了她三岁时双耳失聪。在母亲的语言康复训练下,她学会了像听力正常的人一样说话。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两年前,她如愿考取了省一级重点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她的名字叫谢晶。 “天上星,亮晶晶”——像星星一样纯洁而明亮,这是许多人对谢晶的评价。谢晶的老师说,谢晶最感人的地方还不是她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是她健康宽容的心地,无论人生给了她什么磨难,她都笑对人生。对于这一切,谢晶说:“我感谢妈妈。” “女儿,你怎么听不见?” 双耳失聪似乎来得很突然。先是在一次闲聊中,幼儿园的阿姨向谢晶妈妈诉说:“最近每次户外活动,招呼谢晶晒太阳什么的,她都好像不太听得到。”当时妈妈听了并没放在心上。回到家,妈妈随口吩咐女儿:“把门关上。”谢晶按妈妈的手势“噔噔噔”跑到门边,却站在那儿不动。“关门啊?”妈妈自己过去关上了门,心里却“咯噔”一下。晚上全家一起看电视,看着看着,谢晶突然站起身,走到电视机前,把音量调到最大。“晶晶,干什么?太响了!”妈妈捂着耳朵站起来,心里袭过一阵凉意——女儿,你怎么了? 第二天,妈妈就带着女儿去医院。经过听力测试,医生确定谢晶是感应性神经性耳聋,仅右耳还有残余听力。于是,妈妈带着谢晶走上了漫漫求医之路。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北京、上海、长春、山西……母女俩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北京聋儿康复中心医生的推举下,绕了一大圈的母女俩又回到杭州,找到了省中医院的王永华医生。王医生劈头就说:“怎么浪费了两年的时间?赶快配助听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妈妈的眼泪刷刷刷地流了下来。两年了,没有比这话更让人觉得温暖而踏实了。 于是,小谢晶开始了戴着助听器听说的生涯。每天,谢晶看着妈妈的口型,辨认不同字的口型,摸着妈妈的喉咙,感觉声音的颤抖,寻找发音源,模仿发音。发一个准确的音,至少要练几十遍。 类似“j、q、x”这样的发音,对于谢晶来说更是困难。一个“西瓜”,妈妈教了成百上千遍,嗓子都哑了,谢晶发出的音还是“资瓜”;“杭州”干脆就念成“唐州”;“q”不是发成“翘”就是发成“怯”。小谢晶急得直哭,用模糊不清的口齿对母亲大声地叫道:“我不练了!我不练了!”妈妈强忍着眼泪,拉过女儿的小手,贴在自己的唇边,让她感觉气流的输送。她一字一顿地告诉女儿:“这世界上惟一能救你的就是你自己!” 来自母亲的温温和坚毅,终于使谢晶镇定下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