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头。这一年里,中国要举办奥运会,有人说这是中国的 IPO,经过 30 年经济迅猛进展的这个大国要向全世界展示其积蓄多年的力量。我们的确办了一个非常好的奥运会,全世界都对中国感到非常满意。这一年里,四川汶川大地震夺去了近10 万人的生命,也使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行动力。与这些相比,在这个不寻常的年头里,还有一些企业家,在做了多年的精神领袖之后,突然之间失语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科的董事长王石。经营万科 20 多年,在很多关键时刻,王石总是能够引领风气之先。在万科多元化经营并未出现危机的时候,他主动退出其他行业专攻地产,在专业化经营上早走一步;在地产行业弥漫着权钱交易的腐败氛围的时候,他秉持万科不行贿的理念,为公司赢得尊重。只是在四川地震之后,在举国上下痛心“”不已的时候,王石说了些 政治上不正确 的话,结果引来无数的指责、嘲笑、谩骂。王石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形象遭受重大打击,在出面公开道歉之后,万科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王石在公开场合的言论少了很多。另外一个突然失语的企业家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作为伊利公司的副总经理,牛根生带领一班人马出来创业,让蒙牛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牛根生的个人魅力,对商业敏锐的嗅觉还有散财聚人的种种举措,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望。牛根生也从一个牛奶公司的董事长,慢慢向公众人物过渡,高调亮相各种公开场合。在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过程中,他在很大程度上被塑造成了年轻人的创业导师。但是这些光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突然消逝。在自己的牛奶产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之后,中国几家奶业巨头的老板集体失语,牛根生不再抛头露面,互联网上有人建议他引咎辞职。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对美国文化中对企业 CEO 的英雄主义式吹捧非常厌倦,他认为这种吹捧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事实,只能助长 CEO 们越来越大的贪欲和不断上涨的薪酬,对企业本身的管理实践是一个损害。不过在中国,对于企业老板们的吹捧却基本上 没有遇到什么抵制和阻拦,近 10 年来,包括政府、传媒甚至公众在内的整个社会,给了企业家们过多的期望和过高的待遇。老板们在企业经营中自然重要,但是似乎并没有重要到这种程度。也许在中国这样的一个追赶型的经济中,不仅企业家精神稀缺,真正能够带领团队、组织资源、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更是稀缺,所以他们才会受到如此追捧。但从现实层面来看,这又有其内在逻辑。大众传媒有自己的叙事逻辑,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