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脑中风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不断增高,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和幸福指数。而且脑中风在平稳期也大多伴有严重的后遗症,身体功能出现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我们除了对已经患病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还应该走进社区,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大家对脑中风疾病的了解,对潜在的中风患者做好心理预防工作。【关键词】脑中风;个性化心理干预;心理预防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风特点发病急、来势猛,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幸存患者复发率高 ,大多有严重后遗症, 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2]。如何帮助中风患者摆脱残疾的痛苦,恢复自信,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脑中风护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1 临床资料某医院 2015 年 12 月 — 2016 年 3 月共收治中风患者 48例48 例患者中男 28 例,女 20 例年龄 48-60 岁 25 例 ;60- 70 岁 12 例 ;>70 岁 11 例;[1]其中有两例典型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因心理因素影响康复效果的案例。案例如下:案例 1,女,70 岁,2015 年 12 月在起床 30 分钟后突然歪倒在家里,神志逐渐不清,口角歪斜,右侧肢体出现活动障碍被家人送进医院治疗。现患者病程 4 月余,做核磁共振示双侧多发多灶性脑梗死(左侧额叶新梗死灶),又行颈动脉彩超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多发)。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大部分时间卧床,仅可靠坐轮椅 30 分钟,言语表达不清,不愿与人交流,不愿饮水,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数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态度消极不配合治疗,家人因工作原因疏于照看,患者孤独感和自我否定心理严重。案例 2,男,55 岁,2016 年 2 月初右手出现拇食指麻木疼痛伴无力,逐渐出现肌肉萎缩。2 月 7 日下午患者因突然出现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行走,休息后无好转,前来就诊,行头颅 CT 显示:脑动脉硬化,且出现尿便障碍。入院行头颅核磁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及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死,双侧大脑皮层下脑缺血灶。给予激素抗炎、丙种球蛋白以及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后,患者下肢无力减轻,但仍无法正常行走,脾气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康复治疗过程中态度消极,不愿意吃药。据家属介绍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工地上班,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和上高中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