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摘要:3D 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将物体利用逐层打印这一方式立体地展示出来,这一技术的进展也为工业设计等专业的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思路,3D 打印技术能够将抽象的设计思路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三维的实体模型,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文中将对 3D 打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述,然后分析 3D 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提出推动其广泛应用的有效途径。关键词:3D 打印技术;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应用3D 打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有利于促进相关专业与行业的进一步进展,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意在培育具有高素养、高专业技能的工业设计人才,而 3D 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引入对人才的培育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在教学中应当对该技术的应用予以重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我国工业设计行业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持。一、3D 打印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3D 打印的优势在于快速成型以及增材制造,3D 打印设备能够以三维数据图为依据将图纸上的设计制作成为实物,立体地展示出来。高校是工业设计人才培育的重要场所,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人才的能力与素养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多高校都开始引进 3D 打印设备,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国的 3D 打印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设备的讨论仍不成熟,3D 打印在高校教学中的引入,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快 3D 打印技术的讨论。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都有专门进行 3D 打印技术讨论的机构,且其水平较高。很多高校还与企业合作,将自己的研发成果供与企业生产。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产品研发等领域都可应用到该技术,因此,相关的工业设计专业应当在教学中引入 3D 打印设备,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但是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首先,3D 打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其模型规模最大仅能达到 1.8 米,假如在课堂上需要生产设计一些大型的交通工具模型,仅凭 3D打印技术是无法完成的;其次,由于我国在相关方面的讨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技术成本、设备成本均相对较高,高校的经济收入有限,这种情况使高校难以大范围地将 3D 打印技术与设备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再次,3D 打印可应用的领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