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画线句子是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寥寥数字,写出母亲的温柔,这个细节另有一个作用,读完全文请再回味】。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请先记住这看似简单的对话,读完全文再思考其作用】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描绘笛声,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笛声”如“小河流水”,这个比喻扣住“清脆悠扬”的特点来写】。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她也非常骄傲,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段,写她小时候,大家爱听父亲吹笛,她也为父亲骄傲】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像“小时候”“五年级”,以及下文的“上了初中”“多年以后”,这些体现思路的词句,阅读时要勾画出来】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插叙(补叙),交代她心烦的原因。小说整体按时间顺序来写,其中插叙了这件事】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段,写她五年级时,因为父亲失业、残疾,开始讨厌父亲吹笛子】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