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史》编辑手记对译稿的加工整理过程,就是一边发现问题,一边尝试解决,让稿件逐渐成型,渐趋完美。作为一名社科类图书的责任编辑,笔者有幸进入译林出版社《人类文明史》丛书编辑组,负责其中一卷的责编工作,接受了这项艰巨的挑战,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类文明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并组织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一部全面反映整个人类文明发生和进展史上人类物质和智力制造成就的鸿篇巨著。全书以时间顺序划分为七卷,共一千余万字,每一卷中又根据地理位置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代的文明进展阶段做了详细的论述。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本套书的翻译工作,我们在前期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制订翻译的学术和技术标准,进行译者的遴选、译文的审校,掌控翻译的进度,并负责对书稿进行印前审读,确保其学术与译文质量。在译者的选择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讨论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历史系等国内著名高校及一流讨论机构的众多著名专家学者,这为后期的编辑加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如此,但《人类文明史》的编辑难度仍非一般学术图书可比。首先是它的涵盖内容广泛。以笔者所负责的第一卷《史前与文明的开端》为例,仅这一卷就涉及到考古学、历史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古地磁学、解剖学、海洋科学等十几种学科,其内容之繁杂、探讨之深化,绝非普通图书所能涵括。其次,虽然本书翻译专家组给出了高质量的译文,但由于译者各自负责自己的相关学科领域,导致一卷书就有数十位译者共同参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术术语的一致性与译文风格的统一性,也加大了编辑工作的难度。最后,书中除文字内容外,还有大量的图表、表格、地图等,很是考验排版工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