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中心发言:本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本章不是从现代生物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本章的教学方法不时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学生能达到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本章的第一节是大致区别生物和非生物。第二节是调查身边的生物,不是以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要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在调查过程中熟悉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为第二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生物的特征 2.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过程与方法1.仔细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可以增强我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4.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观察、比较、讨论教学设计:一、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包括人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二、提出问题: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人是生物吗?有哪些特征?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三、自主学习:由图片资料、课文、已有知识,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四、协作学习:交流、讨论、分析各自的观点;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