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 MBA 学员专用讲义《理解法律与商法》 本章学习要点制度的构成与作用法律与道德法律规则的构成法律体系商法的体系 批判性思考 市场与政府 效率与公平第一节 制度与法律一、制度1.制度的构成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没有必要存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社会。所谓社会,就是多人、多群体构成的整体。由于利益冲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人、组织、群体、民族等社会主体彼此之间存在着冲突。于是,协调各方冲突关系的社会行为规则的出现就成为必然。这些行为规则构成了制度的核心部分。但是对制度的完整理解,不应只限于这个层面,除了静态的规则之外,往往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来促使规则的实施。因此,制度包括两个层面:规则和组织,如图 1-1 所示。规则是静态的规定,组织是动态的运作。图 1-1 制度的构成2.制度的作用制度的作用有二:(1)协调社会的利益冲突。通过制度安排,争议各方可以达成解决方案。争议产生摩擦成本,浪费社会资源,合理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争议合理和有效地解决,有助于减少争议成本。由此,制度可被称为社会机制运作的“润滑剂”。但是如果制度设计不当,则作用相反。(2)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制度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有冲突是一个方面,分工合作是另一方面。分工合作可选择不同方式,这实际上涉及到资源的不同配置。分工意味着专业化,即每人各展所长,让资源流到能最大发挥其效用的人那里。合作则是不同社会职能的有效组合。制度安排可促进专业化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的有效配合,从而促进经济增长。3.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分工合作模式是多层次的,既有微观的组织设计,也有宏观的结构安排,局部的合作可能只是整体中的专业化部分,专业化的组织本身可能也是一个合作体。因此,制度设计在不同层面由不同主体进行。这就需要对不同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制度安排的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微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即个体或组织独自或联合进行的制度安排,是自发地在市场交易中形成的,如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企业之间交易的安排、企业之间联合的安排等;一类是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即国家或政府机构进行的制度安排,该制度安排着眼于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具有普遍适用性,法律是其重要内容。 微观制度安排是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目的在于扩大各自利益并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宏观制度安排的作用有二:一是当市场主体之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