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5-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联系必然要出现许多新变化,生活中的摩擦、矛盾和纠纷也会日益增多。人们在几乎每一个生活领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每个人都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准绳,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把握发展的机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专 题 一 生 活 在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国 家一 、 课 标 内 容本专题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没有的,是编写教材时新增加的。这是因为,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和审读专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认为,作为高中学生,应当掌握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本专题的编写思路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阐述法的本质、产生、发展和作用等问题,特别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有关问题。二 、 教 学 要 求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基本要求1 .了解法的本质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2 .知道法的基本特征。3 .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特点和作用。发展要求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说明1 .不作拓展的内容:制定、认可的含义。2 .不作要求的内容:①法的产生和四种类型。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法的有关论述。③社会规范、法律实施、法律遵守和法律适用的含义。④人类运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大体过程。第二框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要求1 .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2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3 .知道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4 .懂得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发展要求说明1.不作拓展的内容: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具体要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2.不作要求的内容:①法律体系的含义。②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的含义及调整对象。③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含义。三 、 教 学 建 议1 .课时分配:2 课时,每框题1 课时。2 .教学方法:(1 )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的教学方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