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与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主旋律影视进行爱主义教育的形式定位各不相同,它主要受时代背景,人们的文化修养不同影响。因此各时期影视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定位各不相同。抗战时期,面临民族存亡的危机,影片用直白的方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发人们奋起抗战,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如史东山编导的《保卫我们的土地》和《青年进行曲》,由于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影片可以不必实行寓意,象征,暗示,影射等隐晦的形式,而是直接,正面地描写抗战,面对大多数缺乏电影欣赏经验的宽阔农民观众,面对全国的观众,直接以宣传抗日为目的,因此,这一时期的电影艺术形式很通俗化。剧情也尽可能简明有力,表达周祥,表述和表演的速度也放慢,这也成了抗战时期电影的一种艺术风格,那时一些优秀的影片对抗战的宣传,发动全国人民起来投身于抗日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其中应云卫导演的《八百壮士》,史东山导演的《胜利进行曲》沈西苓导演的《中华儿女》,这些影片用直白通俗的手法,真实地表现了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对全国人民爱国主义教育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可见,不管什么时代的影视作品,也不管它的什么样的方式,或多或少传递着爱国主义的信息,抒发爱国主义情怀.使观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