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念建国 60 周年征文:60 年巨变换新颜“”干净的广场、宽阔的村道、崭新的农舍、绿树环绕的 农家书屋 、劳作之余的村民正兴致……勃勃地读书看报近日,在 60 市镇桥镇百乐村,笔者看到了一个和谐新农村生机盎然的靓丽图景。 “”计划经济时代,百乐走的是 劳力归田,人心归队 的路子,600 余劳动力全部集中在田“”地, 以粮为纲 种植单一的粮棉品种。农业生产基本是粗耕粗种,浇灌、收割等重活累活“”全靠人力,耕种技术原始,没有农机做帮手,农田单产仅有四、五百斤。 包产到户 让农民过上温饱生活的 60 市镇桥镇百乐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却一直进展缓慢。1998 年的特大洪涝灾害曾经使这里变成水乡泽国,十几年没有大变化,村民走的还是砂石路。 但农民的求索并未停止。八年前,农业种植效益下降,百乐村民零星外出打工,村里一些撂荒地私下流转,棉花地改成了蔬菜地,但一直沿袭着露天栽培模式,有的农民进展林间套养,但零星分散、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近年来,60“”市把百乐村作为农村改革进展的 试验田 来经营,在这里建设了全省一流的蔬菜科学讨论所,引进市内外种植能手,兴建了大批保护地蔬菜日光温室栽培大棚,捆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引进能人进展特色规模种养业,因地制宜兴建了水稻、水果、蔬菜、养殖四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灌溉电动化,灌渠硬底化,耕作机械化,以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蔬菜质量、产量有了大幅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结出硕果。 “”推动 村村通 ,60 市在百乐村兴建了 13 公里长的水泥路,建蔬菜产销合作社,不仅引进 30 多个优良蔬菜品种,还添置 30“”多台电脑开通了 百乐蔬菜网 ,不少农民常常在网上“”冲浪,推介家乡蔬菜产品,实践 网上营销 ,打开了村民的眼界。镇里适时办起农民科技技能培训、订单培训、劳务公司,组织农民外出打工。如今,千余村民外出打工,或“”“”在 家门口 田头车间做 钟点工 ,40“多家农户依托发达的流通网络,开店经商,进展 农”家乐 旅游。 “”“”农民打工挣了钱,也 解放 了家乡的土地。 留守农民 流转 2600 亩土地,通过兴建 160余座温室大棚,吸引了外地客商投资 2 亿多元,创办了江西中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江西维兰蔬菜加工公司,引种火龙果、紫心芋以及日本胡萝卜等特色蔬菜,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远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