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四棵树乡,交通不便,地处山区,人口少,条件差。驻队所在的老庄村更是极为艰苦,我们四名支教队员来到这里首先要解决吃饭、洗衣问题,驻队所在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 200 米外一个陡坡下的小山泉里挑,为了不麻烦当地的村民们,我拿起了从未见过的扁担自己挑水,为了学习挑水,我的 脚脖扭过、肩膀 肿过、跟头跌过、水桶也破过。我这个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独生 子,身上的娇气 与脆弱在锻炼和磨砺下被山风吹散了,被山泉洗退了,困难这个最好的老师也让我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虽然条件艰苦,但我的心是火热的、充实的。是啊,因为这里的贫困和落后,才呼唤我们青年志愿者为之奉献、为之奋斗! 老庄村的塔园组是当地人都感到神奇的地方,三座大山让那里的十几户人家几乎与世隔绝,可那里还有一所小学校、有两个年级的 11 个学生,由于条件限制,我不能在那里长期住下来,每个星期都要步行两个半小时给 11 个学生上课。记得第一次进塔园时,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感到那个地方远得仿佛在天边,可真当我咬着牙来到这个曾被遗忘的角落时,回头再看看走过的山路突然有一种征服自然的豪迈之情。就这样来回 50 多里的山路我走无数次,每次带给学生的是知识与希望,带给自己的是激动和欢乐。我永远也忘不了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孩子们不厌其烦地问我一个又一个新奇的问题。“ 一个孩子问我: 老师,你们家住在城里,那你们家种了几亩地?养了几头牛呢? 牛是水”“ ”……牛还是黄牛? 还有孩子问: 老师你们家几口人呀?为什么要住六层高的房子?面对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面对着这些我不知该怎样回答的问题,我的心在隐隐作疼,我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一座桥,一座联接着山里山外的桥,一座连着山里无奈与山外精彩的桥,我有责任向山里的孩子诉说本可属于他的精彩。“ 回想起刚到仓房时,老乡们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 孩子呀,山里人都 急着往外走,”你们这些城里人为啥还要进来呢?在这样的山沟里,外地人是连三天都呆不住的 。可我一呆就是一年呀,没有感到寂寞,没有感到空虚,反而觉得时间为何如此的匆匆,如此的让人恋恋不舍。寻找其中的原因,我想就像一位名人所讲:谁能以深刻地内容充实每一个瞬间,谁就能无限的延长着生命,谁就能得到别人无法体会的欢乐! 于是我回来了,带着奉献的欢乐,带着实践后的收获,带着山区人民的深情,更带着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回到了喧闹的城市,回到了南阳市。志愿扶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