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材料一、 教学目标(明确要求,指导预习) 知识与技能知道材料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和混合材料 认识金属、木材、塑料等常见材料,了解基本常识及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理解材料性能的含义,对常用的材料性能指标有所了解并能定性地进行简单分析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综合运用材料知识和现代技术思想观念合理选择材料的逐步能力 二、 重点难点(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教学重点选择材料应用于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材料性能并在实际运用中妥善把握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学生:观看并思考,这些建筑分别使用了哪些主要材料? 教师:学生回答材料时在黑板记录 提出材料可分为天然、合成、混合三类 回放图片并总结上述材料,提出生活中常见材料为木材、金属、塑料2、材料的性质创设情境:端午节刚刚过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很多方式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吃粽子、赛龙舟等,假设我们班要利用我们生活的中这些常见的材料做一个屈原的塑像。 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有一定难度,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辅导中引导学生从而初步体会材料选择的依据。提出问题一:在我下面给出的常见的材料中请问应该使用哪些,为什么?提出问题二:若为开拓文化产业,推向市场,用屈原的雕像作为旅游工艺纪念品该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小组讨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材料适合作为工艺品完成其市场产业化?学生讨论过程中,指导学生着重考虑材料的加工制作以及材料所表现出的质感。适当点拨:学生展示自己的材料方案,并阐述理由 3、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辅导学生在材料选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价值、现有的加工条件等。材料固有特性要满足设计要求;材料的工艺性能方便实现制造并能够优化生产;材料的质感要考虑人文、历史、民族等要素;安全性能达到标准要求;选择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环保材料;注意市场调研,尽量满足市场的需求;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注意材料的回收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标准件总结并与课本相呼应,确定最终选择材料的依据,重点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采用新的技术来研发木材的替代产品,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人类共同的“肺”。 四、学生做本课小结 呈现材料根据来源分为天然和合成和混合。学习了常见的材料的性质选择材料的一般原则。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质,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