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应停沉浮看药品风险管理反应停(thalidomide,沙利度胺),通用名称为酞咪哌啶酮,是医药界具有传奇色彩的药物。自从诞生到现在五十余年来,经历了太多的恩怨和是非。有过大红大紫,也遭受过空前灾难,又从销声匿迹,回到起死还生。了解反应停的沉浮,对于加强药品的风险管理,严格药品研制程序和完善审批制度,理解和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意义,颇有教益。来者不善1953 年,瑞士的一家名为 ciba 的药厂(现药界巨头瑞士诺华的前身之一)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首次化学合成了一种名为 反应停 的药物。此后,ciba 药厂的初步实验表明,此种药物并无确定的临床疗效,便停止了对此药的研发。然而,当时的联邦德国一家名为 chemie gruenenthal 的制药公司对反应停颇感兴趣。他们尝试将其用做抗惊厥药物以治疗癫痫,但疗效欠佳,又尝试将其用做抗过敏药物,结果同样令人失望。但讨论人员在这两项讨论过程中,发现反应停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眠作用,尤其对怀孕早期的妊娠呕吐疗效极佳,在老鼠、兔子和狗身上的实验没有发现反应停有明显的副作用(事后的讨论显示,其实这些动物服药的时间并不是反应停作用的敏感期)。反应停从 1956 年进入临床并在市场试销,1957 年获西德专利,chemie gruenenthal 公司便于 1957 年 10 月 1 日将反应停正式推向了市场,很快相继在 51 个国家获准销售。几乎所有服用反应停的孕妇都普遍感觉效果良好,能迅速解除孕妇的恶心、呕吐、情绪紧“”张、失眠倦怠等症状。此后不久,反应停便成了 孕妇的理想选择 (当时的广告用语),还有人把反应停颂作妊娠反应的克星,孕妇的福音。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南美洲被医生大量处方给孕妇以治疗妊娠呕吐反应。到 1959 年,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 100 万人服用过反应停,反应停的每月销量达到了 1 吨的水平。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甚至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风险成灾难到了 1960 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这些婴儿有的是四肢畸形(无四肢或肢体极短,呈海豹或者企鹅样,且手指缺失),有的是腭裂,有的是盲儿或聋儿,还有的是内脏畸形(后来的追踪调查显示,其实早在 1956 年 12 月 25日,世界上第一例因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反应停而导致耳朵畸形的婴儿就出生了,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1961 年,澳大利亚悉尼市皇冠大街妇产医院的麦克布雷德医生发现,他经治的 3 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