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育兴趣出发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思考为了培育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更重要的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校于 20xx 年正式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在校领导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已能综合的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探讨,分析解决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 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制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教学中,我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尽量将抽象化为具象,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不给学生造成很深奥的知识点,以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阶段的孩子,兴趣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个年龄阶段,没有什么理论可以约束他们,唯一促使他们的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重视起来的。首先针对学情化繁为简。如:在给一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 解的事物作比方,效果显著。第一节课我先读一些少年电脑报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们,再讲计算机的奇妙功能,使学生产生最初的兴趣。接下来就开始讲计算机的组成了。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出 2 + 3 = ”“?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 2加3等于”几? ,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 仓库 又叫存“”储器,一个 心脏 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 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