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心论治皮肤病的临床体会

从心论治皮肤病的临床体会_第1页
从心论治皮肤病的临床体会_第2页
从心论治皮肤病的临床体会_第3页
从心论治皮肤病的临床体会摘要:中医对于具有“痛”、“痒”见症的一类皮肤病,多从心论治。并认为该类皮肤病多属阳热之证,其痛痒机理,多因心火内炽,血热内迫,脉道壅滞,发于肌肤而生痛痒。其治,内宜清心凉血,清热解毒,外宜燥湿敛疮,止痛止痒。关键词:病机;皮肤病;临床体会中医治疗疔疮疡类皮肤病,常依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认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属《内经》病机十九条之一,该篇在中医皮肤科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就个人学习和实践体会,浅述如下。1 疮之名释《内经》多处论及“疮”或“疮疡”。诸如:至真要大论“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六元正纪大论“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但对“疮”的具体表现病症,未见描述。因此,后世医家对疮的认识各说不一。一般多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1]所指的“疮”,应是泛指一切发于表浅的外症。凡发于皮浅薄表,有形焮痒、痛苦,或破后糜烂的皮肤病,均居“疮”的范畴[2~3]。因此,后世很多皮肤病多以疮加以命名。诸如:疥疮、黄水疮、臁疮、蛇串疮、冻疮等等。“疮”几乎成了某些皮肤病的代名词。2 疮之痛痒“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了疮之主症痛或痒的产生和机理与心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痛或痒的产生,在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心主血脉,指心血流行充满于经脉,运行全身。一旦心主血脉功能异常,血行不畅,脉道阻滞,蕴积局部,那么可瘀阻成疮。心主神明,是指心与人的精神情志及对外界刺激的感知相关。疮的痛或痒就是人体自身对局部病痛的一种异常感觉。素问举痛论“寒客于经脉之中,与炅〔热〕气相搏,那么脉满,满那么痛不可按”[1],朱丹溪《脉因证治》谓:“疮疡诸症,皆营气偏盛,助火邪而作……微热那么痒,热甚那么痛,血虚那么痛甚,热甚那么肿甚”[4]。明·方隅《医林绳墨》也谓“大者为疮,小者为疡,由热毒蓄于脏腑,发于肌肉,为痒,为痛”[5]。明·张景岳更谓“热者那么疮痛,火微那么疮痒,心属火,其化热,故疮疡皆属于心”[6]。前人诸论皆认为,疮之痛痒的发生属于心。心属火,心火内盛,血行逆乱,热扰神明,心神不宁,那么导致疮疡的痛苦与瘙痒。3 疮之治法疮之痛痒源于心火内盛,营血内壅。因而,疮之治疗,那么应以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或佐以宁神镇痛、敛疮止痒为主。对疮之痛痒治疗,前人曾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