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的颁布,正式吹响了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的号角。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依托,也必将通过自身努力而不断追求卓越。本文将美学精神与中国大学追求卓越之路结合起来,尝试用美学的视角对大学学科建设、老师队伍和校园文化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关键词】美学精神;学科建设;老师队伍;校园文化美学的讨论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美学与人类幸福关系密切,人必须在审美中才能得到净化、从而成为理性的人、走向文明。美学精神是指蕴涵于人类对美的不断探究和追求中的人文精神,美学精神并不仅仅限于美学的理论讨论领域,而应具有更广泛的人文价值。人类活动受着美的理想的导引,教育要培育人就不能不关注美、不能不关注审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4__2024 年)》明确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养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这就要求大学在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实现人的全面进展作为主线。而在此过程中,美学精神则不可或缺。现代高等教育在传道、授业之外,还必须要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自我价值和具有美学追求的人生理想。因为人的审美解放可以激发其制造性精神和生命活力,所以,将人文精神和美学精神整合,就是大学在追求卓越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一、美学精神与学科建设学科是人才培育的基石,是科学讨论的源泉,是服务社会的根本依托,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支柱。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发端于十九世纪末叶。从产生的根本条件上讲,与其说是中国社会进展的必定,还不如说是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催生的结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学相比,中国大学从骨子里就注定要深受国外因素的影响,而且先天不足。由于多种原因,中国高等教育的进展一直滞后于世界高等教育。近年来,随着科教强国战略的实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实现了飞速进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进展道路。面对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大学整体办学质量提升,成为大学适应时代要求的必定选择。而在大学内部学科建设方面,往往存在从自身利益出发,急功近利的确定学科建设的目标,出台一些偏激的举措,导致的结果是学科特色日益削弱、学科生态环境得到破坏、学科结构被日益扭曲、“”学科体系在社会需求面前 亦步亦趋 ,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