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讨论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措施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具有早期性、日常性和感染性等特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关键的角色,然而在我所任教的中学里,农村留守儿童占班级的三分之一以上,没有父母的家庭教育是缺位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自己则留在农村与父母一方或者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的孩子。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父母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市一起生活,只能将他们交给祖辈或者亲戚朋友照看,这些本应该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的孩子,成为了一个特别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离开家庭,远赴城市打工之后,假如忽略了自己作为家庭主体角色的责任,只顾赚钱养家,让孩子跟随祖辈或者亲朋好友生活,对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一、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概况(一)能够理性对待父母外出务工,但思念之情始终伴随据了解,大部分留守儿童可以理性对待父母外出务工的事实,许多孩子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家庭经济的需要,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特别是年龄稍大的孩子看到村里很多年轻力壮的人都在外边打工,尽管不同意与父母分离,但也认为自己的父母出去打工是正常的。这种状况使他们小小年纪便陷入现实与情感冲突的两难境地,并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希望父母不要那么累。即使想念外出的亲人也会忍着不说,宁肯自己躲在一旁哭,也不让照顾自己的人看了难过。(二)情感缺失影响儿童心理成长,留守儿童自我评价不高父母外出打工虽然对家庭经济做出了贡献,但经济上的收获难以弥补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多数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后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和其他父母在家的孩子相比不一样,主要表现在:“别的孩子都有父親母亲的陪伴,而我只有爷爷、奶奶”,“有了心事也不能和爸爸妈妈沟通,只能憋在心里”,“艳羡其他有爸有妈的孩子,感觉很温暖”。对父母的思念,对家庭现状的无能为力,让留守儿童过早地尝到与父母分别的痛苦,从而产生苦闷与焦虑等内心情绪,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由于情感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自我评价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评价相比更低,留守儿童不喜爱别人称呼自己为“留守儿童”,他们说:“被称为留守儿童有家庭不团圆的感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