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宗教的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宗教的起源_第1页
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宗教的起源_第2页
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宗教的起源_第3页
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宗教的起源印度是个文化大国,其历史源流悠长,今日我们就来聊聊。一起来看看吧。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产生公元前 1500 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越过兴都库什山脉,侵入到南亚次大陆,开启了印度历史上的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属于游牧部落,他们在征服印度河流域的原住民达罗毗茶人之后,于数百年间逐渐使自己的雅利安文化与达罗毗茶文化融合起来,印度婆罗门教的前身吠陀教就在此时诞生。公元前 1500 年至前 1000 年出现的梵文经典《梨俱吠陀》,是婆罗门教产生的重要标志。它是印度历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文献,被认为是印度文学和哲学的源头。吠陀文明即雅利安文明由此兴起,为日后印度教的开展和印度文明的腾飞奠定了根底。从《梨俱吠陀》的内容,可以看出初期婆罗门教的根本特点:一是多神崇拜,二是盛行祭祀之风,三是瓦尔那等级制度开始确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开展,阶级开始分化,社会中的人逐渐分成四个等级,称瓦尔那。梵文瓦尔那原意是颜色、特征、种类。由于神灵崇拜盛行,祭拜神灵已经成为部族兴旺和战争胜利的保证,所以主管祭祀和宗教的神权的僧侣阶层权利逐渐扩大,上升为第一个等级,成为婆罗门瓦尔那。军事首领和武士在征服土著民族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战争中他们还掠夺了大量的财产和奴隶,随着财产和实力的增加,他们形成了武士贵族集团,成为第二等级,即刹帝利瓦尔那。那些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一般平民,那么变成了第三等级,即吠舍瓦尔那。那些被沦为奴隶的土著居民,还有一些违反族规,被高级瓦尔那开除出来的雅利安人,他们被迫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如洗衣、理发、清扫、屠宰、制革、收尸等,这些人成了第四个等级,即首陀罗瓦尔那。在梨俱吠陀时代,瓦尔那等级制度就已经开始确立,随着这种制度的开展和完善,到后吠陀时代(约公元前 600 年),逐渐演化形成印度社会特有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的四行期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人在参加一定的宗教仪式后可以获得再生,而首陀罗种姓的人那么没有这种资格。对于再生者来说,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称四行期。梵行期,从 5-8 岁开始到 25 岁,主要是学习期。认师为父,恪守行为规那么,学习经典文化,生活简朴。家居期,从 25 岁到 50 岁,完成学业,回家结婚生子,劳动养家。林栖期,从 50 岁到 75 岁,一个人完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离开村庄到森林里居住,以蔬菜水果为生,衣衫褴褛,四方流浪,行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从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小店,本店以公文和教育为主,希望符合您的需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