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资借鉴的八种新农村进展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进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必须在科学进展观的统领下扎实推动。但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一,进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会也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统一的时间表,而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稳步推动。根据我们长期对中国基层农村的考察,初步总结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八种可资借鉴的起步模式,或曰进展路径,并进行简要评述,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一、工业企业带动型 是指以当地基础条件为出发点,以进展工业企业为契机,通过工业企业的进展壮大带动农村政治、经济、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进展,同时,乡村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进展,使得工业企业与乡村融为一体、和谐进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有进展工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土地、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能力强威望高的村庄领导人。一般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内地矿产资源富足的地区被誉为“中华第一村”的华西村就是这样的典型。 华西村隶属江苏省江阴市,通过艰苦奋斗,进展工业企业,现已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2024 年销售收入达 307 亿元,拥有固定资产超过 70 亿元。在此基础上,又通过“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统一安排就业、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将周边 16 个村纳入华西共同进展。现在,新的大华西村面积30 平方公里,人口 3 万人。推广和进展该模式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不能忽视农业的进展,农业是工业进展的基础;其次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进展,一些村庄片面强调工业进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教训是深刻的;第三,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既要生产进展,也要乡风文明、民主和谐。 二、特色产业带动型 这是指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进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进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专业村是这种模式的代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具有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需求旺盛;需要“能人”通过产业集群形成规模。被誉为“全国鲜花第一村”的斗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抗日战争时期就是云南省重要的蔬菜基地,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种花,从仅供昆明市消费到积极向外集结建立全国性市场,目前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