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史料挖掘出版的新思考

史料挖掘出版的新思考_第1页
1/2
史料挖掘出版的新思考_第2页
2/2
史料挖掘出版的新思考近年来,学术界逐渐重视对知青史的讨论,同时也是图书出版的新动向。相对中国当代史的其他领域而言,虽然包括知青口述史、知青文学史等在内的知青史讨论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导致很多地方还是一片空白。其主要原因表现在现有的知青史讨论多为宏观讨论,缺乏口述史记录和社会学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青史讨论的深化开展。作为一名学术编辑,笔者长期关注知青史讨论的开展,无意间发现由井振武、李吉生编写的 1955—1966 年天津市青年学生下乡支边史稿,是成为地域性知青史料开掘的一个标本,很有解剖价值。通过多方努力,笔者将这本对推动知青史讨论有一定价值的史稿结集出版,并把书名定为《沽水春澜》。记录历史,保存痕迹困难重重,如何突围?“文革”选题作为图书重大选题之一,如何将这本图书筹划好,并且推动社会讨论知青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呢?《沽水春澜》共收录各类文稿150 余篇,收录证照、图片 400 余幅,极具史料价值,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知青史料书籍。笔者在出版《沽水春澜》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以前工作中没有遇到的困难,其主要表现为:第一,知青个体信息的匮乏。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下乡支边青年学生的成分结构、个人动因、下乡〔场〕时间、个人境遇、离乡〔场〕去向等方面都缺乏统计信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陷。除此之外,口述史的最大缺陷是随着当事人的故去或不准确的记忆,对很多事件的关节点缺乏翔实而准确的回忆,更有人为因素在内,导致回忆者本人对某些历史节点的有意回避,模糊了原本清楚的历史记忆。作为一部史料结集,如何防止口述史的类似缺陷,弥补这些“致命伤”是很考验编辑的功夫。第三,经费有限如何运作。由于这个选题到的出版经费不多,如何在有限的费用里出版一本高质量的史料图书,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图书出版后,是否能满足宽阔“文革”前下乡支边亲历者的需求呢?图书在定稿后,依旧有许多当事人听说此事后,要求提供自己的故事,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被史料记载。面对读者的热情,如何在有限的经费出版高质量图书也是笔者在思考的问题。史料新思考,出版成焦点第一,设定以年份为主收集史料与以地域为主收集史料的双重线索。全书共分为十三卷,各卷的标题分别为:春雷唤醒北大荒、“一五”建设援四方、耘锄郊野新农民、双燕回翔恋田庄、荒洼拓殖育稻粱等。其中,卷一到卷七是以年份为主收集史料,卷八到卷十三是以地域为主呈现史料。尽管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史料挖掘出版的新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