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构想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语言能力较高、知识素养过硬、应用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就业弹性大的人才培育目标,同时兼顾应用特色和学校办学资源特色,在实践教学方面构建动态实践教学模式。关键词:应用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目前,我国已在 96 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 322 所孔子学院和 369 个孔子课堂,有 100 多个国家超过 2500 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与之相适应的,国内从最初的 4 所高校到目前 300 多所院校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培育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2024 年以前,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院校主要集中在国内重点的综合性、师范类和外语类大学。其突出特点是中文及外语专业基础雄厚。2024 年以后,新开设的对外汉语专业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集中在普通院校。其特点是人才培育目标和定位多元化。2024 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外汉语专业正式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旨在培育教外国人第二语言的师资,教学对象主要是本国学生。目前,教育部将做 600 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 1200 所左右。鲁昕表示,将有 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成为首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基础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必修主干课程与灵活方向课程、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成为改革的首要环节一、整合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哈尔滨地区的地方性高校新办专业在本科建设之时,要结合黑龙江省社会进展需求,设计打造跨文化沟通人才。以哈尔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来实现培育语言能力较高,知识素养过硬,应用能力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达到适应快,专业技能强,就业弹性大的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进展需求和文化建设需求。哈尔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为“平台+模块”,即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课程平台、老师教育课程平台以及实践课程平台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平台由学科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成。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