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部编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野望》一诗,掌握诗句的基本意思。2.分析和赏析《野望》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感受诗中描绘的山水田园景色,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野望》诗句的深入理解和赏析。重点:诗句的基本意思、艺术特色和诗人情感。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田园画,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诗句理解:让学生自读《野望》,讲解诗句的基本意思,对疑难词语进行解释。3.赏析: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意境、情感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4.例题讲解:挑选一句诗句进行深入剖析,讲解其艺术特色和表达效果。5.随堂练习: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或赏析,加强课堂所学。六、板书设计1.《野望》2.内容:a.诗句基本意思b.艺术特色:对仗、意境、情感c.诗人情感:对自然的热爱、向往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对《野望》一诗进行赏析,不少于300字。2.答案示例:从诗句的对仗、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诗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山水田园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1.诗句理解2.赏析技巧3.例题讲解4.作业设计一、诗句理解1.古汉语词汇:如“徙倚”、“萧瑟”等,需要解释其现代汉语意义。2.诗句意象:如“山山唯落晖”、“树树皆秋色”,需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感受自然景色。3.诗人情感: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对自然的热爱、向往等。1.解释古汉语词汇,举例说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2.利用图片、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意象。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二、赏析技巧1.对仗:分析诗句中的对仗手法,如“山山唯落晖,树树皆秋色”,体会其对仗之美。2.意境:解读诗句中的意境,如“徙倚欲何依,寒风吹我衣”,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无奈。3.情感: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对自然的热爱、向往等。1.举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详细讲解其赏析技巧。2.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3.比较阅读:将《野望》与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三、例题讲解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剖析,如“山山唯落晖,树树皆秋色”。2.从诗句的基本意思、艺术特色、情感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3.结合课堂所学,引导学生运用赏析技巧进行分析。1.逐步引导:从诗句的基本意思入手,逐步深入到艺术特色和情感分析。2.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检验其学习效果。四、作业设计3.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难度适中:作业难度应适中,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2.灵活多样: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如仿写、赏析、论述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作业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成长。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讲解诗句时,注意语速适中,语气亲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在赏析环节,适当调整语调,突出诗句的韵律美,增强学生的感受。二、时间分配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山水田园画,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课程主题。2.诗句理解(10分钟):讲解诗句基本意思,解释疑难词汇。3.赏析环节(15分钟):分析诗句艺术特色,进行例题讲解。4.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仿写或赏析,巩固所学知识。三、课堂提问1.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3.适时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四、情景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水田园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2.结合诗句内容,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内容丰富,涵盖了诗句理解、赏析、随堂练习等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