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论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人们的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变得复杂,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情绪病已经成为了困扰越来越多人的问题。对于在校大学生,除了具有以上问题外,还有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特别问题。有些人可能只有一种问题,但有些学生可能会同时产生几种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后,很多学生会产生消极、迷茫等情绪,如何帮助他们降低由上述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适应当前环境,预防情绪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在各高校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别群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较为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高校录用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对于专业的要求,部分学生由于专业调剂原因被调到了自己不喜爱的专业,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其次,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及时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地域差异,在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上难以适应,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心理的不适应;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除此之外,大学生在青春期,由于恋爱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情感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这些也都是需要关注的心理问题。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1.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高校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足够重视,应当在学校树立起全员育人的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不单单是由某些专职老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形成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专业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班级内学生心理健康观察员组成的全方位、多梯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梯队,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与各门学科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老师队伍的心理素养提高相结合,真正形成全校参加、系部动员、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2.建立以提高心理素养为中心的进展性教育模式所谓进展性教育模式,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对所有学生,以最普遍学生群体中的共同问题作为教育突破点,对于其他少数特别学生予以兼顾,给予个别指导。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时时渗透在大学生活的整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也应由传统意义上的心理问题的防治进一步延伸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3.重视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其次,具有信息优势。辅导员要在方方面面关怀和指导学生,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