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讨论【摘要】国家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讨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中华颂”活动为例,初步探究讨论如何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文化现状讨论国家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讨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活动正是培育在校大学生成为在政治方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思维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适应社会主义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与載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不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唯一目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充斥着大学舞台,大家可以一展所长,同时也能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然而通过实际调查和具体工作的开展我们发现,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对增强自身的社会服务、奉献意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好处,但也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倦怠情绪,对集体活动表现出漠不关怀[1]。甚至有同学坦言,参加校园活动是为了获得加分。特别是对于一些娱乐性质稍低,旨在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活动,学生的参加度更为一般。学校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互相交往的场所。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多进行交往沟通,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甚至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必须从活动的设置及学生的引导两方面进行探讨:1.提倡主动。大学集体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假如在活动中仅仅作为一个被动的观众、旁观者,势必会使其兴趣慢慢减弱,积极性下降。3.贴近生活。大学生不因循守旧,思想开放,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继承优良传统活动的同时,与时俱进,将最新的元素加入活动中,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但是归根到底也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因此校园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打造出品牌效应。天府学院以“中华颂”为契机开始探究走一条既满足学生喜好,又具有教育引导意义的办活动之路,具体做法如下。1.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