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撰写存在的若干不足及调适论文[摘要]近年来,学术论文撰写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如原样搬运虚浮不实心浮气躁爱好用旧长于套用自我炒作以偏概全旁求博考宏大叙事方法薄弱等。这实际也是当前学术讨论中存在的不足。预防和消除这些失范性不足,需要采纳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关键词]学术刊物学术论文讨论失范性不足1 学术论文撰写存在的不足笔者从事学术刊物编辑工作多年,在批阅过程中发现不少好稿件,也发现有相当部分的稿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十方面。一是原样搬运。二是虚浮不实。主要表现是题目宏观而内容微观。有些学术论文探讨的仅是某个局部性、个体性的改革进展问题,涉及的仅仅是某个学科领域的横向子系统或纵向子系统下面的某个问题,却冠以仅适用于该学科领域整体改革进展的大题目,这就出现了题大文小的毛病。例如,题目为论人才能力的培育,但文章内容既不是某学科专业的整体人才培育,也不是所有学科专业的人才培育,而只是某个学科专业的某一层次甚至是某企业某部门的人才能力培育、培训方法。这就导致题文不匹配,失去了学术讨论的严谨性,是学术讨论应该力戒的[2]。三是心浮气躁。主要表现是赶时赶热,在没有进行认真学习、深化理解和认真讨论的情况下,便对一些时髦的概念、观点、理论和热点问题匆匆发表见解,书被催成墨未浓,这对学术讨论、学科进展是无益的。例如,高校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否应去除行政级别、取消内部层级的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什么是行政级别、高校行政如何运作及运行机制等,很多论者对这些问题的内涵和特点或不清楚,或一知半解,便去蹚所谓热点的浑水,匆忙草率地撰文发表见解,认为高校不可去除行政级别、不可取消内部层级或必须要有行政级别,不宜取消内部层级,有的则人云亦云,照搬行政化层级化等概念,把这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随便套用、粘贴,以致文稿内容自相矛盾,错漏百出。四是爱好用旧。五是长于套用。六是自我炒作。七是以偏概全。主要表现是把个别当作普遍并依此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种求证方法既不科学也不严谨,很容易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是理论讨论的重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立论的主要依据,而这需要以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作为模型,从大量事物中抽象出共性的、本质的东西方可达到。但是,有些学人视野狭窄,或只关注那种没有代表性的孤例,或只看到一个角落,或从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