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改旧貌文化创新篇摘要:随着历史的进程,民间宗祠的功能已经开始淡化,基本上成为象征性的建筑物。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闲置的场所,弥补农村阵地之不足,苍南县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经国家专家委员会评审,去年 5 月,文化部、财政部已将民间宗祠改建文化中心工作列入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宗祠改建文化中心调查民间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和维系族群利益活动的主要活动场所。苍南县宗祠比较多,据统计全县新旧民间宗祠(以下称:宗祠)多达 706 所。近年来,苍南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大胆利用闲置的宗祠,改建文化中心,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现将苍南县的宗祠现状、改建成果、改建经验等介绍于下。一、宗祠现状苍南县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1981 年 6 月从平阳县析出。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县,北与平阳、文成两县接壤。总面积 1261.08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72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55 公里。县城设灵溪镇,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常住人口数 118.46 万人。受移民文化影响,全县各个时期遗存的宗祠众多。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宗祠维修翻新已成为新一轮的高潮。1、宗祠简况在全县 706 所宗祠,新修建的宗祠约占三分之二,这些宗祠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分布广泛。每个乡镇平均 55 所,基本上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宗祠。城区、城郊的宗祠建设得比较好。许多偏僻的山乡也有宗祠,这是因为这些山区曾是一些姓氏始迁祖居住地,他们在这些山区留下祖墓,而现在还有一部分族人在原地居住。如原来昌禅(原十大贫困乡)的蓝氏宗祠、雷氏宗祠、钟氏宗祠、林姓宗祠等。二是规模较大。近年来,新建的宗祠规模大、结构美、投入多。一般投入在 150 万元至 500 万元之间,建筑面积 1000 至 3000 平米之间。新建宗祠多数为两进两层两厢房的仿古式结构,甚至还有戏台、假山、水池等园林配置。如渡龙吴氏、仙居陈氏宗祠等内设有大戏台。三是功能完善。很多宗祠可以说是空间宽阔、功能完善,文化气息浓郁。除了提倡姓氏文化、孝道文化之外,宗祠普遍都有精致的楹联、石雕、壁画等,甚至还有篮球场等。许多宗祠,通过改建,增设书画室、图书室、展览室、乒乓球室、科普宣传窗等,多功能厅等。灵溪曾氏宗祠,还设立非遗展览室,收集当地的家耕文物 120 多件。2、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