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心理冲动因势利导的可拓学逻辑讨论摘要:对大学生心理冲动的疏导讨论不同于心理冲动所引发的疾病、犯罪讨论,也不同于冲动心理的基礎理论讨论,对大学生心理冲动的疏导讨论有着更为普遍的需求。本文从学生冲动心理疏导,以最终能内化为学生自我的冲动心理疏导出发,以因势利导为原则,以要以适合、动以得体、以迂为直、慢中求快为方法,从可拓学逻辑的视角加以综合阐发。期望能引发更高水平的,更能实际运用的讨论,来推动相应的沟通与工作。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冲动;疏导;可拓学逻辑一、问题的提出由于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冲动问题讨论,一般都把重点集中在心理健康[1-2]与犯罪[3-5]角度。针对心理冲动的严重性去讨论,这固然是重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在缺乏成人历练的情况下,同时面临就业与感情两方面的决策压力,心理成熟与心理欲望存在巨大反差,心理冲动存在普遍性。所以,对于老师来说,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做着大量的心理疏导工作。因而对冲动心理疏导有着迫切的沟通与探讨的需求。另外,心理冲动疏导是在就事论事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情境穿插进去的,所以,必须直指人心,深化浅出。因而,我们也无法直接应用化解冲动心理的理论成果。从对冲动心理疏导角度讲,在吸收冲动心理讨论的理论成果的同时,也需进行文化上与语境上的转化。这都给讨论中国大学生心理冲动带来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度。如何融会贯穿,图难于易,以简驶繁,给出冲动心理疏导的有益建言,也恰是此刻进行心理冲动疏导讨论的价值所在。二、问题的分析目前,对于心理冲动的讨论理论上都集中在如何从收益角度来对心理冲动进行延迟折扣[6]上。众所周知,冲动之所以是冲动,就是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愿望过于强烈,行动过于急躁,从效果上适得其反所致。不容否认的是,强调正是基于利益的考虑,经过计算,必须对愿望的强度进行折扣,对行动的急切进行延迟。这确实抓住了冲动心理的要害所在。冲动由于其强烈、急切的特性,在疏导过程中,既不能逆其势直接纠正,也不能顺其势推波助澜,只能因势利导,转以运用要以适合、动以得体、以迂为直、慢中求快的方法,在趋利中避害。但是,在逻辑上推论清楚,那必须借助学科的力量。从学术上讲,原则能贯彻于方法之中,原则与方法间相容是核心所在。而可拓学恰是通过拓展相容性解决问题的学科[7]。考虑对大学生心理冲动疏导讨论的深化浅出需要,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冲动的因势利导方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