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点体会随着时代的迅速进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育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进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沟通。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制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 Flah 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仔细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纳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同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假如老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实行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竞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竞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仔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如在 Word 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致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