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执业医师-第五单元 肝胆病证

执业医师-第五单元 肝胆病证_第1页
执业医师-第五单元 肝胆病证_第2页
执业医师-第五单元 肝胆病证_第3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学第五单元 肝胆病证 胁痛 胁痛的概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胁,指胁肋部,位于胸壁两侧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之间。 胁痛的病因病机 病因 情志不遂、跌仆损伤、饮食所伤、外感湿热、劳欲久病。 病机 基本病机——肝络失和。 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病位——肝胆,与脾胃及肾相关。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湿热。 病性—虚实之分。 实证—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瘀血停着、胁络不通,湿热蕴结、肝失疏泄; 虚证—阴血不足、肝络失养。 气血虚实相兼转化: 初病在气,肝郁气滞→日久转为血瘀,或气滞血瘀并见。实证日久,化热伤阴→肝肾阴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以诊断为胁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胁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 胁痛与胃脘痛 胁痛与胃脘痛的病证中皆有肝郁的病机。但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嗳气频作、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病位在胁肋部,伴有目眩、口苦、胸闷、喜太息的症状。 胁痛与胸痛 胸痛中的肝郁气滞证,与胁痛的肝气郁结证病机基本相同。但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伴有口苦、目眩等症。而胸痛是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伴有胸闷不舒,心悸少寐。 胁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首辨在气在血 次辨属虚属实 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呈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 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次辨属虚属实 气滞、血瘀、湿热为实证。病程短,来势急,疼痛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 阴血不足,脉络失养为虚证。病程长,来势缓,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伴见全身阴血亏耗之象。 胁痛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 基本治则——疏肝和络止痛。 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 实证——理气、活血、清利湿热; 虚证——补中寓通,滋阴养血柔肝。 疏肝理气药大多辛温香燥,久用或配伍不当,易于耗伤肝阴,甚至助热化火。 1.临证尽量选用轻灵平和之品,如香附、苏梗、佛手片、绿萼梅之类; 2.配伍柔肝养阴药物,以固护肝阴,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