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画》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课时第课时授课人冼颖仪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识字”的第一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二部分内容,识字课的第六课。本文是整本教材唯一一首选进课文的格律诗,属于五言诗,诗人不可考(有王维、高鼎等各种说法)。同时本文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谜语,诗题“画”是谜底,诗体则是谜面。全诗个字,皆为常见字,认读难度不大,读音难点为后鼻音与翘舌音。课文要求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生字中有“远近”、“有无”、“来去”三组反义词,有“近听”、“还不”两组形近字,两个要认识的偏旁“辶”“r”要求背诵课文。二、教学目标能认读“远、有、色、近、听、水、无、声、去、还、来、不”共个生字。能通过“换一换”、“加一加”的方法辨识“近听”、“还不”两组形近字。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远近”、“有无”、“来去”三组反义词。通过反复吟诵,掌握平长仄短的吟诵方法。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课前已经学习了一个单元的识字课与一个单元的拼音课,有了一定的自我识字的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全部的声母,学会了区分平翘舌音。通过单韵母的学习以及拼音音节的带调拼读,学生能基本掌握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发音。但是学习与运用拼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学习了但不代表学生能完全掌握上述知识,适时巩固是需要的,但是作为识字课不需过分执着拼音。学生学习了《对韵歌》对反义词和对韵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体裁是五言古诗,诗内均为常见字,而且由于句式齐整,反义词多,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通过反复读,能够以读促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旧引新,以读促悟。诵之,吟之,舞之,歌之。五、教学过程(节选丿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猜谜导入(直接导入)教师直接朗读《画》的内容作为谜面,学生猜谜底“画”《画》本就是一首被截取为谜语的诗,直接以谜语的形式呈现,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朗读初步感知教师教读。学生试读,在朗读中辨识学习生字,做到字正腔圆。学生学会区分平舌音“色”和翘舌音“水”通过找反义词,认识“远近”“有无”“来去”通过对比,辨别“近听”“还不”吟诵的基础是字正腔圆,读准字音。通过朗读,完成识字任务。平长仄短感受韵律教师吟唱《画》引起学生兴趣,引入吟诵的概念,教授吟诵方法。学生通过反复尝试,标记字词,配以手势动作,学习平长仄短的诵读方法。虽然《画》的诗人不可考,但经过分析,其明显是一首五言格...